“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新竹買房子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了“三農”工作的重要意義。這也正是廣東省推動“三農”工作不斷向前的重要指導思想。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省農業農村工作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顯著成威剛固態硬碟效,有效剋服了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颱風暴雨洪澇等災害和H7N9禽流感事件嚴重衝擊等不利影響,取得了超預期的好成績,為廣大農民的“小康之路”又鋪上了堅實的基石。
  據統計,2013年廣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4946.8億元,增加值3047.5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2%和2.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69.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增幅高於城鎮居民,城製冰機價格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農產品進出口總額227.8億美元,增長6.8%,其中,出口81.3億美元,增長8.3%。我省農業農村發展穩中有進,總體向好,為全省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現代農業保障南網路行銷粵“舌尖上的安全”
  “我國竹北房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糧食安全問題再次成為一大焦點。作為全國最大糧食主銷區的廣東積極響應號召,繼續主動擔起了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重任,不斷提升各種軟硬件條件,推動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的欣欣向榮。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我省糧食生產雖然受到超強颱風、暴雨洪澇等多輪自然災害的影響,但仍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1313萬噸的年度考核任務。蔬菜、花生、甘蔗、水果等農作物更是實現了全面增產增效。”
  在過去一年中,我省畜牧業有力剋服了H7N9禽流感事件的嚴重衝擊,迅速企穩回升,市場恢復速度之快全國領先。全年肉類產量443萬噸,與上年持平;蛋類、奶類產量分別增長3.8%、4.3%。
  成績來之不易。我省去年認定和扶持建設了300個省級“菜籃子”生產基地,有力地保障了農產品有效供給,兌現了省政府辦好民生實事的莊嚴承諾。扎實推進全省40個產糧大縣和300家重點生豬養殖場建設,創建了50個園藝作物、20個南亞熱帶作物標準園。生豬、奶牛規模養殖比例達到84%和93%,分別高出全國18和42個百分點;年出欄萬頭以上豬場450家,排名全國第一。
  我省去年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十大工程、五大體系”建設,啟動實施了現代農業示範區、種業提升、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高標準農田、農業信息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等現代農業工程體系建設。啟動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為示範引領全省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打造了樣板。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成效明顯,水稻、蔬菜、水果、花卉、生豬五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發揮了明顯作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實現全覆蓋,有力促進了農業科技貢獻率的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9.6%。農業機械化加快發展,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3%。
  我省去年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加大,基層農產品檢測水平全國領先,全省80%的鄉鎮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檢測綜合合格率達到97.8%,有效保障了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實現了全省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的目標。
  農村綜合改革釋放“鄉土力量”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農村綜合改革推進得力,可成功釋放潛藏在農村大地中的“鄉土力量”,為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增添無窮的動力。2013年,廣東農村綜合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全省新增了陽山縣、蕉嶺縣、佛山市南海區、江門市新會區、東莞市(三鎮一區)5個市、縣(區)為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48個山區縣(市),珠三角34個改革責任主體(東莞、中山市和32個區市)都出台了改革實施方案。目前開展農村綜合改革的區域已覆蓋全省80%以上的縣(市、區)。各地主動要求參與改革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深化改革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我省山區縣結合實際,學習借鑒雲浮雲安縣實施的主體功能規劃、鄉鎮科學考評制度。清遠陽山縣構建縣鎮村三級社會綜合服務體系,既形成了縣域“功能互補、錯位發展、有序競合”的發展格局,又推動了行政審批權限下放、鄉鎮幹部服務下沉及社會管理重心下移,促進了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全省48個山區縣(市)662個鄉鎮共劃分生態發展鎮283個、重點開發鎮247個、優化開發鎮132個。
  珠三角地區則針對多地集體產權權屬不明晰、股權配置不規範等問題,紛紛借鑒佛山南海區做法,建立集體資產管理交易、集體經濟財務監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股權(股份)管理交易“三個平臺”,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股東身份、股權流轉、股份分紅公開透明,有效保護了農民的合法財產權利。
  一些農村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也取得了突破。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的重大政策,給廣大農民兄弟吃上“定心丸”,廣東積極開展農村土地確權頒證試點工作,試點從2個縣3個村擴大到5個縣15個村;全省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437個。珠三角地區81.2%的鎮街建立農村集體財務監管平臺,51.9%的鎮街建立集體資產管理交易平臺,39.4%的集體經濟組織實行股份制改革。山區縣建立了縣鎮村三級社會綜合服務平臺3262個、村級便民金融服務點5964個、村民理事會26948個。
  我省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成效繼續放大。到去年底,完成了第一批名鎮名村示範村(42個名鎮、378個名村、726個示範村)創建工作,啟動了第二批33個名鎮、489個名村、933個示範村和幸福村居、美麗鄉村示範試點創建活動。
  我省新一輪扶貧“雙到”工作也取得良好開局。2571個相對貧困村的幫扶工作已經實現了幫扶人員、方案、資金、項目“四到位”,落實駐村幹部3765名,到位幫扶資金30.8億元,實施扶貧項目17620個。基本完成了10萬戶農村低收入困難戶住房改造和1.5萬戶“兩不具備”村莊搬遷移民安置建房工作。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農村經濟發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要富裕,要實現小康,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關鍵。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提高農業的經營效益,增加農民的務農收入,讓農業真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廣東省全力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業引力”,為農村地區聚人氣、提幹勁,讓廣大的農村地區真正成為農民兄弟的“聚寶盆”和“安居地”。
  在過去的一年中,廣東四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之大、發展速度之快、建設效果之好前所未有。據省農業廳介紹,去年全省新增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99家,總數達453家,有300多家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新增農民合作社11677家,總數達26540家;具備一定經營規模的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達到170657戶。
  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提速堪稱是一大亮點。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省在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6540家,比上年增加11677家,增幅達79%。
  合作社合作層次與生產規模不斷提升擴大,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質量檔次不斷提高,合作實力更是不斷增進,這些都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增加。據調查反映,近年來合作社成員普遍比生產同類產品的非社員增收15%以上,有的甚至高出50%以上。
  這僅僅是廣東推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的一個開始。新年伊始,省農業廳便聯合省農信社、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推出“政銀保”項目,擬計劃以四年為一個周期,從2013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不低於5000萬元用於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政銀保”項目,以此為試點,逐步改善破解各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瓶頸問題,也為將來進一步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難題提供經驗。
  除此之外,我省其他農村金融政策也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其中政策性涉農保險作用十分顯著,特別是在農業救災復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水稻種植保險全面鋪開,承保面積1675萬畝,覆蓋率57%,理賠金額1.6億元,比增176%,有效幫助和促進了農民救災復產、增加收入。
  ●經驗之談
  ?河源推進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
  河源市燈塔盆地先後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改革與建設試點單位。目前,示範區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15家,市級3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33個,輻射帶動農戶11.9萬戶,戶均增收2900元。
  該市立足燈塔盆地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基礎優勢,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帶動了土地大規模集中連片流轉,促進了示範區內一二三產業集群聯動發展。不斷創新訂單農業產銷、農業投融資、生態農業發展等新模式,與金融機構探索“政銀保”合作模式,積極探索“徵信+扶貧+信貸”資金支持模式,建立了“一站式”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市政府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優先將示範區作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實驗地,盤活農村閑置資產,緩解信貸抵押物不足問題。
  ?東莞全力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2011年以來,東莞市政府連續三年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列入十件民生實事。從2003年起先後投入近億元資金,建立起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所為龍頭,32個鎮街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為骨幹,延伸至主要蔬菜生產基地的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
  該市不斷加強日常檢測監督和預警預測,建成了質量檢測監控信息系統、動物衛生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對檢測結果、質量數據、生豬屠宰環節檢驗檢測等實時監控。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採用互聯網等現代手段,建立種植基地、種植戶的質量安全檔案,進一步落實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先後在外地有關市縣認定供莞生豬基地547家、供莞蔬菜基地24萬畝,並與當地建立產銷聯建安全保障機制,逐步實現供莞農產品的全程追蹤溯源。2013年,該市共抽檢食用農產品樣本116萬份,蔬菜農藥殘留、生豬“瘦肉精”殘留檢測合格率為98.96%、99.99%,連續多年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揭陽精心打造“一鎮一品”
  揭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一鎮一品”工程建設,出台了《揭陽市農業“一鎮一品”工程實施意見》,市政府與省農科院合作簽訂框架協議。該市打造了重點示範鎮20個,形成了竹筍、淮山、菠蘿、花卉、茶葉等20個各具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
  揭陽不斷整合項目資源,加大扶持和服務力度,省、市、縣各級財政安排資金支持“一鎮一品”發展。市政府還促成外地企業在揭陽註資1億元,啟動建設首農南方基地和粵東冷鏈物流園。出台政策引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與“一鎮一品”鎮對接掛鉤。積極創新營銷模式,組織“一鎮一品”產品進機場超市、平價商店,不少產品建立了自己的淘寶店、展銷廳、連鎖店,形成了網上銷售平臺。“一鎮一品”工程建設示範帶動了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3年,20個重點示範鎮平均農業產值同比增長10%,主導產品產值同比增長18%,示範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5%。
  ?博羅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
  近年來,博羅縣以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為契機,進一步明確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公益性職能,在全縣設立縣級農技推廣機構10個,鎮級農業技術推廣站17個,建立起了多元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該縣建立了縣、鎮、村三級農業科技推廣網絡,每年挑選一批農業技術人員組建縣級農技推廣專家組、挑選出100名指導員為農技推廣指導員、挑選出1000名科技示範戶,每個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20戶農戶,加快了科技服務向村級延伸,有效地解決農技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該縣積極與科研院校開展技術合作,引進其科研成果進行示範試驗,依托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開展良種繁育、良種供應、加工生產和農業技術示範推廣。
  ?高州推進禽畜標準化規模養殖
  高州市是全省重要的生豬生產基地,生豬年飼養量達220多萬頭。近年來,高州市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大力推行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模式,有效促進了生豬生產的發展。該市現有國家級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3家、省重點豬場17家。2007年以來,每年都獲得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據統計,2007年以來,高州市先後共扶持建設了76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2960萬元,全市標準化改擴建豬舍約13.3萬平方米。該市加大動物無害化處理力度,2013年建成了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設計日處理病死動物12噸。規範病死動物送無害化處理程序,將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與育肥豬、能繁母豬保險相結合,提高養殖戶主動送死亡豬只無害化處理的積極性。
  專題撰文:鐘 嘯
  編輯統籌:李國飛  (原標題:改革奮進 廣東農業現代化再提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w48lwjo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