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報訊(劉剛 王岩 徐躬軒) 5月17日,北京,第三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徐工集團在這一被譽為中國工業“奧斯卡”的獎項評比中折桂,成為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手捧大獎,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在獲獎感言中給出答案:“我們不過更加專註一些,堅守工程機械主業,堅守改革和創新的大方向。”
  有人曾建議徐工做到一定規模後,投資房地產、金融等領域賺“快錢”。徐工不為所動,反而把歷史上留下的與主業無關的項目全部清理,拿出收入的5%搞研發。在徐工人看來,選擇了一個行當,就要做深做精直至做得最好。下轉A3版
  上接A1版2001年,當徐工準備進軍被國外壟斷的全地面起重機時,不僅同行潑冷水,企業內部也有爭議:自主研發,投入大,風險高,不如模仿,見效快。集團領導最終拍板:“購買,買不到核心技術;引進,只能亦步亦趨;唯一的道路就是堅持自主創新!”
  2002年,中國第一臺25噸全地面起重機在徐工問世;2010年,800噸、1000噸、1200噸超大型起重機同時面世,徐工用3000個日夜換來了巨臂擎天。
  徐工研究院液壓所所長孫輝告訴記者,常有人高薪挖他,都被他拒絕了。“徐工有不成文的規定,優秀技術人員的薪金比管理層高,所以我們的待遇很不錯。”在徐工,有6000多名像孫輝這樣的研發技術人員,創造了2000多項專利,向世界展示著“中國重量”。孫輝坦言,最讓他“感覺踏實而不願離開”的理由,是企業的責任始終與國家戰略聯繫在一起,讓人特別有成就感。國家鼓勵節能減排技術突破,徐工推出綠色施工成套裝備;國家聚焦城鎮化和高鐵、城軌、地鐵建設,徐工高鐵、橋梁及隧道專用施工裝備快速形成產業化……
  在徐工,每個產業板塊都有一個“對標全球主要對手的趕超計劃”,如起重機械有“G計劃”,就是在產品技術、質量、海外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上全面趕超德國利勃海爾;挖掘機械有“T計劃”,對標的是日本小松;集團層面則對標全球行業第一的美國卡特彼勒。
  徐工集團國際事業部副部長劉濤介紹,徐工正在海外進行研發、生產、銷售、備件、物流、服務等全方位佈局:德國的歐洲研發中心已經啟用;在巴西投資2億美元興建的工廠6月初就將投產;接連併購荷蘭AMCA公司、德國FT公司和施維英公司……
  “未來五到十年,我們將以堅守和中國人特有的勤勞付出,貢獻一個源自中國的世界級品牌。”王民說。  (原標題:徐工集團獲中國工業大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w48lwjo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